在孩子出生前或出生的那一刻,除了感到幸福与喜悦之外,你是否也有著一种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心情?伴随著许多浮现在脑海中的疑问:
「我是否可以给予孩子满满的爱和良好的成长环境?」

「我的教养方式可否让他身心健康成长?」

「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格与能力,让他成熟茁壮建构幸福的人生?」

到底,应该怎么做?一直是大家心中的大哉问!
的确,做父母本身就是一门学问。也因此近年来「亲职教育」变成图书网路资讯热搜的关键字。
其实,现今大家耳熟能详的「亲职」(parenting)一词,於1958年第一次在美国出现,而1970年代之后才成为普遍的用词,意指养育儿童及其涉及的所有责任和活动。这么庞大的责任,如此多元的活动,也难怪现代父母急著藉由亲职讲座、阅读教养书籍等,试图寻得教养妙招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谈教养,必定得先搞懂孩子,而随著大脑科学的突飞猛进,今天的父母要搞懂孩子,除了了解孩子的「心」,更要了解孩子的「脑」!
大脑科学指出,孩子的大脑是在先天基因与后天经验互相影响下,逐渐发展而成的,而且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发展任务。现代父母最困扰也最关注的社会情绪能力,也就是孩子能不能管好自己的情绪、跟别人和谐相处,最重要的发展时机是在婴幼儿期;而这个阶段的主要照顾者(通常是父母),就扮演著非常关键的角色。
大脑神经科学家Allan Shore指出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人际关系(通常是与母亲),将成为日后所有情感关系的能力基础。童年早期和重要他人互动的经验也深深影响了孩子独特的个性、适应能力、心理韧性…等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每个孩子都是透过与所处环境的人事物不断互动、累积经验,才日渐发展为独特的个体。而父母是他们最亲密的互动对象,也是最重要的情感启蒙者,懂得教养的脑科学,可以帮助父母更容易地:


